文月琴,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徽安庆人,现任广西钦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三级主任科员。2024年5月,她被派驻到钦北区那蒙镇湴山村任驻村工作队员。驻村以来,她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依托湴山村苗木、竹荪等特色产业和人才驿站,推动开展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提升湴山村特色产业技术水平。她关心关爱湴山村困难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深入走访122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深入了解民情,为民办实事。
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民情,及时完善各项政策补助申请材料,积极动员脱贫人口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外出务工等措施增收致富……这是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文月琴驻村的日常工作。
2024年5月,文月琴主动响应组织号召,怀揣着为民服务的初心,来到钦北区那蒙镇湴山村,开启了驻村生活。驻村以来,如何建强村级党组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这些问题都放在文月琴心上。她积极配合村“两委”,与驻村队员齐心协力,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凝聚力量——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党从人民群众中发展而来,也必将依靠人民群众发展壮大,因此必须团结人民力量夯实党组织基础。
文月琴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村里老人较多、部分留守妇女儿童生活比较困难,她主动联系爱心企业,筹集善款约1.8万元,购买大米、食用油、猪肉等物资,慰问困难老人30户。同时,积极向后盾单位寻求支持,发放“母亲邮包”17个,争取“春蕾计划”助学困难女童,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建设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注入新活力。湴山村的村民大部分为壮族人民,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文月琴以“重阳节”为契机向村民广泛宣传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活动,组织党员在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有效凝聚多民族群众力量,扎实推进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壮大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与村干部交流的过程中,文月琴了解到湴山村苗木种植已有40年的历史,目前湴山特色苗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种植技术不够科学、销路不够稳定等难题。
对此,文月琴主动向本村致富带头人请教苗木嫁接技术,经过多次学习和调研,提出大力引进专家人才、举办技术培训班、创建特色苗木品牌等发展思路,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考察食用菌产业活动,邀请市林科所专家到村开展技术指导,为湴山村的苗木培育、桉树管理、竹荪种植等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技术帮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大幅增收。2024年,湴山村苗木种植超过600万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86万元,同比增长84.44%。
为民解忧——谱写群众幸福新篇章
“我前段时间生病住院,身体不好,无法继续进厂务工了,家里经济压力比较大,希望村委能帮助解决一下我们的困难。”在广东务工的脱贫户杨某某在电话里向文月琴说道。当时,作为“村内”的新人,文月琴立即向村委和第一书记反映群众困难,积极向该户宣传省外一次性往返务工交通补贴、县域内务工补贴、申请医保异地结算和低保等政策,目前该户已获得省外务工交通补助1200元,其本人的低保申请正在开展核查工作。
除了帮助村民解决突发性困难外,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的就业难题,文月琴还多次入户与困难群众谈心谈话,向他们推荐村委公益性岗位等正规招工信息,同时大力宣传外出务工“两项”补贴政策和反诈防骗知识,成功动员监测户黄某某等10余名待就业人员顺利就业。驻村以来,文月琴与驻村队员共为湴山村申报、验收产业奖补八批次74户,发放补助超过19.74万元;成功申报跨省就业交通补助人数100人、县域内务工补助26人,发放补贴共5.82万元。
乡村振兴路,就是百姓的致富路。“继续发挥驻村工作队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提高湴山村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效能,以特色苗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助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共同建设美丽湴山,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对未来,文月琴信心满满。(记者 梁 生 通讯员 银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