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桔在雕刻坭兴陶作品。
唐彩桔,国家一级技师、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耕坭兴陶艺术领域数年,六年31场比赛,30次获奖。受聘多所学校辅导老师,深入课堂展示坭兴陶非遗魅力。代表作品《双耳竹节瓶》《幻彩》。
在钦州四桥附近一栋三层老旧小楼里,26岁的唐彩桔正专注地雕刻坭兴陶作品。他的工作室墙上挂满荣誉证书:国家一级技师、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这位1999年出生的钦州青年,以六年31场赛事锤炼技艺,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担当与创新,在传统坭兴陶艺术中刻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
初露锋芒:从画笔到刻刀的艺术觉醒
“我初中的时候就爱画画,但文化课偏科,最后决定去中专职校学美术。”唐彩桔的起点与许多“传统优等生”不同,却恰是这份“偏科”,让他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坭兴陶制作技艺结缘。2015年,他就读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学校第一次触摸到这种以钦州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的传统工艺时,便被深深震撼:“浮雕、刻字、国画元素融入陶器,它不仅是容器,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课堂上,老师展示的坭兴陶作品让他茅塞顿开:古诗意境、山水国画甚至一截枯枝,都能在陶坯上化作永恒的艺术。从此,他频繁向老师请教,最终选定“莲”作为自己的创作符号,开启了与坭兴陶的不解之缘。
2017年,尚在实习的唐彩桔首次参加中国技能大赛(陶瓷类)。由于第一次参加全国类比赛,对全国类的陶艺竞技不熟悉、专业技术不够精湛等,唐彩桔没能拿下名次。“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全国高手的作品,坯体线条、材料运用都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未获名次,他却如“干燥的海绵”般疯狂汲取经验。“与全国顶尖匠人同台竞技,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也种下了突破的种子。”这次比赛成为唐彩桔职业生涯的起点,也让他意识到:传统技艺的传承,既需耐得住寂寞,更需以赛促学、博采众长。
2019年,唐彩桔升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就读艺术设计专业(坭兴陶设计方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当同学们对丰富多彩的流行元素乐此不疲的时候,唐彩桔的兴趣点却显得格外不同。从素描笔到雕刻刀,从拉坯到将国画元素融入坭兴陶,他的兴趣点一直都在坭兴陶工艺领域。期间,唐彩桔还不断参加比赛,通过比赛判断自己的水平、与他人的差距等,为自己的青春奏响了激昂的序曲。
赛场锤炼:六年31战,从新人到“国手”
从2017年至2023年,唐彩桔共参加31场国家级、省级赛事,其中三场“国赛”令他尤为难忘。唐彩桔的成长,被他概括为“三场国赛的洗礼”。
2017年第三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他带着“西南六省前五”的光环首次登上全国舞台,却因技术不够精湛铩羽而归。“山外有山,那次比赛让我看清差距,也结识了许多亦师亦友的同行。”他坦言,失败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进取心。
2019年第五届全国陶瓷学生技能大赛,他凭借对拉坯技术的极致掌控斩获一等奖。这场胜利不仅证明了他的专业实力,更让他领悟到造型设计的重要性:“坯体不仅是容器,更是艺术表达的骨架。”此后,他开始将中国竞彩网现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器型。
2023年第九届全国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他以自创作品《双耳竹节瓶》征服评委,夺得陶瓷手工成型工总决赛一等奖。这件作品历经六代改良,将传统竹节瓶的造型与现代审美融合,最终以流畅的线条与独特的装饰效果脱颖而出。
六年31场比赛,30次获奖,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每场大赛前,唐彩桔会提前两个月闭关备赛:白天练习拉坯、雕刻至手指起茧,夜晚研读理论、分析名家作品。面对技术瓶颈,他信奉“死磕到底”:“别人遇到问题可能放弃,但我必须钻研到解决为止。”
谈起自己引以为傲的其中一件作品《幻彩》,唐彩桔说这件作品的灵感源于自己躺在学校草地仰望星空的记忆:柴烧窑变形成的斑斓釉色,配合独创的繁星点缀技法,让陶器呈现出星河般的梦幻质感。“它像我的青春,充满未知与可能。”唐彩桔笑道。
传承使命:让坭兴陶“活”在年轻人手中
唐彩桔深耕坭兴陶艺术领域数年,他在坭兴陶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同时,他深知自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他也深知,坭兴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需要中国竞彩网的人来了解和传承。
在传承之路上,唐彩桔参加了百名艺术家现场刻画坭兴陶活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第11届南宁茶博会等,通过参加不同的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钦州坭兴陶的魅力。近几年,唐彩桔先后被聘为钦州市外国语学校、钦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市第六中学“非遗坭兴陶进校园”活动辅导老师、北部湾大学“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授课教师,深入课堂展示坭兴陶非遗魅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国家级技术能手称号……荣誉满墙,唐彩桔却始终清醒:“这些是努力的见证,更是鞭策。”如今,他计划将广西地域文化融入创作,以平陆运河等主题作品参展,让坭兴陶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载体。
正如杨绛所言:“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唐彩桔以青春为火,以匠心为泥,在坭兴陶的方寸之间,烧制出了一条连接传统与未来的路。这条路或许孤独,却因他的坚持而熠熠生辉。在他手中,千年坭兴陶正以青春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记者 梁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