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德,200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钦北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派驻长滩镇古勉村第一书记。2024年4月驻村以来,他坚持党建引领,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强支部、惠民生、兴产业,时刻践行着一名党员和一名基层干部的初心与使命。
钟林德采摘村集体经济产品黄皮果。卜琳婷 摄
盛夏时节,在钦北区长滩镇古勉村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个身披红马甲的忙碌身影。
2024年4月从钦北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选派驻村以来,行走在全村15个村民小组间,“倾听群众心声、谋划发展蓝图”便是他的座右铭。
他就是长滩镇古勉村驻村第一书记钟林德。
充实“主心骨”,发展有了“领头羊”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是钟林德驻村后最深切的体会。
钟林德从抓党建入手,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田间地头党课”和“党员积分制管理”,让组织生活“活”起来。
“古勉自然村有二十亩地没人复耕,钟书记就自发带领我们一起组织党员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愣是把这些地给种完了。”古勉村党支部书记谢隐萍说。
为进一步增强组织力量,钟林德积极协调钦北区科协组织专家到古勉村为村里的农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训人次超50人。同时,他还带头走访老党员,聆听他们的声音。如今已成功发展了1名年轻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补选村干部1名、储备后备干部7名,不断提升了基层组织的组织力。
同时,推动完善了村级议事决策机制,重大事项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并协助村“两委”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让群众看得见办事过程,干部听得进群众意见,让村务财务在阳光下运行。
福铺自然村村民方月清感慨:“现在村里有事,找支部、找党员,心里特别有底!”
做好“贴心事”,当好“贴心人”
钟林德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双沾满泥土的胶鞋。
他说:“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田间地头全是办法。”
驻村伊始,他便用三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每一户,厚厚的笔记本里记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古勉村委至关塘村路等多条路坑坑洼洼,严重影响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古勉自然村庄生活污水横流乱排放,严重影响生活环境……
群众的需求就是行动的号角。经过钟林德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将古勉村委至关塘村路、新春堂村环村水泥路、那井村环村水泥路、三队水泥路等多条困扰村民多年的“烦心路”修缮成了宽阔平坦的“连心路”。
他还大力推进古勉自然村排污沟项目,筹措25万元资金建成的388米排水沟,使230户1150名群众因此受益,解决村庄生活污水横流乱排放的问题,改善群众的生活宜居环境。
在改造修善那井自然村黑臭水塘清淤改造项目中,共投入15万元资金,新建臭水塘挡土墙287.3米,硬化面积244.5平方米,惠及230户1150人,为提升美丽村屯建设注入了强劲力量。
从修路到调解矛盾,从帮销售黄皮果、荔枝等农产品到关心孤寡老人,钟林德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成了村民日渐信赖的“贴心人”。
做大“钱袋子”,念好“造血经”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钟林德始终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作为核心任务。
在他的带领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古勉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目前已形成了以贵妃黄皮果种植、木薯种植和肉猪养殖为主体的三大特色集体经济产业。
在2024年里,古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7万余元,截至目前,肉猪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村集体贡献了8万余元的可观收入。
同时,钟林德积极争取后盾单位钦北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支持,有效保障了贵妃黄皮果销路和收益。
这三项产业的协同并进,不仅显著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更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以来,从建强堡垒到服务民生,从引育产业到擘画蓝图,钟林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如今古勉村村民们脸上绽放的笑容,便是对他工作最温暖的褒奖……(记者 周顺彬 通讯员 卜琳婷 吴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