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复兴深入田间指导脱贫户加强水稻管护。受访者 供图
韦复兴为脱贫户鸡舍检修电路。
从钦州市政协的办公室到青龙村的田间地头,韦复兴用768个日夜完成了一次特殊的身份转变。2023年4月,这位处级干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服从安排,来到钦南区大番坡镇青龙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间,他用30支笔芯的墨迹填满了5本厚厚的驻村笔记和日记。与之相应的是,青龙村的集体收入突破了30万元大关,更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颁发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项沉甸甸的国字号荣誉。
在用热血和汗水全力诠释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深度付出,今年7月29日,韦复兴荣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授予“2023—2024年度广西驻村工作队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圆满交上了驻村工作的完美答卷,为自己的人生履历添上了一道美丽弧线。
初到青龙:用脚步丈量民情
“记得刚到村里,上任第一书记带我入户走访脱贫户监测户时,就有村民当面问我是不是来村里镀金的?”韦复兴笑着回忆道。第二天,他就换上运动鞋,带着2名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认门、闲话家常。很快,村民们就熟悉了这3个穿着红马甲的身影,每次见面都热情招呼:“韦书记来啦!”
白天走访农户,晚上整理笔记,何家村社山水浸路段、谷埠岭自然村和龙眼坪自然村群众进出必经的无护栏险桥、烟通麓水库年久失修的灌溉水渠……这些民生难题都被他详细记录在驻村笔记和日记里。
他充分发挥机关工作特长,在工作电脑里建立村情民意信息库,平时进村入户时有意识地拍摄工作照片,将特殊群体家庭情况、产业需求等要素逐一建档,并有针对性地推送给相关帮扶干部,有效增强了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党建引领:锻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如何守护好青龙村党支部这块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的金字招牌?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组织工作经验的驻村第一书记,韦复兴深知: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要靠坚强的党组织来引领。他聚焦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推出抓理论学习强党性修养、抓阵地建设强服务功能、抓作用发挥强攻坚能力的“三抓三强”工作法,让村党支部真正成为乡亲们信赖的“主心骨”。
党组织的向心力如磁石般吸引着返乡青年,两年来,青龙村党支部不仅发展了2名90后返乡青年入党,正在培养4名入党积极分子,还建立起一支12人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其中中共党员11人,为明年村“两委”换届做好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韦复兴以党员积分管理为抓手,对党员实绩情况和作用发挥实行百分制考核,有效激发党员争当八桂先锋、争做合格党员的热情,构建起农村党员量化管理长效机制。同时通过推行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得分”活动,带动30多名党员主动认领门前三包、参与环境整治、捐资互助等任务,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产业强村:项目建设撬动大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韦复兴深刻认识到,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他立足青龙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年来,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25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了何家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青龙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韭菜花种植基地、何家村农旅融合、丝瓜种植等8个产业项目。通过持续努力,青龙村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在项目产业的强力带动下,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0.47万元,首次突破30万元大关,产业振兴成效显著。
“这是今年我们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一定要盯紧施工进度。”今年5月13日,在项目交接现场,韦复兴指着正在平整土地的种植基地,向新任第一书记仔细叮嘱。据悉,年初青龙村成功获批50万元产业项目,目前已流转24.5亩连片土地建设特色农产品采摘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民生为本: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韦书记,您看这进村路,一下大雨就被淹,孩子们上学多不安全啊!”2023年6月9日,何家村村民李鸿永站在被雨水淹没的村道上,向正在现场勘察的韦复兴反映情况。了解这一民生难题后,韦复兴立即向村支书吴强了解情况,并积极向大番坡镇党委政府汇报。经过多方努力,2024年成功争取到6.46万元为民办实事经费,对社山水浸路段进行全面维修,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2024年,韦复兴积极整合4个联镇包村单位20.2万元帮扶资金,对禾目山、谷埠岭、龙眼坪、美丽垌4个自然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实现了青龙村7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显著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新老驻村工作队交接座谈会上,韦复兴动情地分享:“村民余宪莲的女儿李鸿媚起初对我们心存戒备。去年我们驻村工作队帮她争取专项资金购买鸡苗饲料,还自费帮她修好鸡舍电路。慢慢地,她不仅主动找我们商量家事,更把我们当成了自家人。”正是这一件件暖心实事,让驻村工作队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驻村“记者”:讲好青龙发展故事
“韦书记,最近有党建方面的短稿吗?”驻村两年来,这样的约稿信息时常出现在韦复兴的手机上。无论手头工作多忙,他总会爽快地应承下来。这位第一书记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驻村记者”的梦想——他要用自己的笔,将青龙村的蜕变故事和振兴经验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凭借较强的文字功底,韦复兴认真总结驻村工作中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提炼形成新闻稿件,积极向各级媒体投稿。在他的办公电脑里,那个命名为“投稿”的文件夹,忠实记录了他驻村2年来的每一次努力:2023年4月驻村以来,他撰写的新闻稿件被各级新闻媒体刊发采用25篇。这些报道犹如一扇窗口,让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龙村。
持续的报道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力。不少驻村第一书记看到相关报道后,专程带队前来考察交流。2023年以来,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洋造村等4个村的第一书记,先后带领村干部和工作队员来到青龙村“取经”。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产业项目点和党群服务中心,重点考察学习了青龙村在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这些交流不仅提升了青龙村的知名度,也为村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韦复兴用手中的笔,让青龙村的故事传得更远,也让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在实践中实现了从“实干家”到“宣传员”的角色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中国竞彩网正能量。(记者 吴扬雪 周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