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钦北区大垌镇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扎根乡村25年,既是科技赛场带孩子逐梦的“引航员”,也是三尺讲台守护成长的“耕耘者”,她就是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黄联琼,用满腔热忱与不懈坚守,成为乡村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点灯人”。
逐梦火箭,点亮科学星光
作为钦北区优秀科技辅导员,黄联琼在科技教育领域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部分家长认为,学科技是‘不务正业’,怕影响成绩,”面对这样的质疑,黄联琼没有退缩,而是一次次上门家访,耐心拆解科技教育的价值,“科技教育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融合数学、物理、美术等多学科知识,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她心中,是为孩子种下“科学梦”的种子,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添砖加瓦。
备战市级水火箭比赛时,材料成了难题。一个火箭需3个可乐瓶,消耗量大,购买又不划算。黄联琼灵机一动,带着孩子们拎起麻包袋,趁着本地喜宴散场后去回收可乐瓶。“捡瓶子时累得满头汗,但看着袋子慢慢装满,大家都笑得特别开心。”比赛时,当学生邱圆月按下按钮,水火箭“嗖”地升空,精准命中靶心。“耶!”邱圆月瞬间高兴得跳起来,喜悦的泪水瞬间湿润了眼眶。这一刻,黄联琼觉得再辛苦都值了。
“我喜欢水火箭!因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每当水火箭发射的时候都让我想起在电视里看到的火箭发射升空的画面。”五(4)班学生伍建鑫的话,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如今,她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市级科技奖,为平衡教学与辅导,她常熬夜备课,把午休、周末都用来陪孩子训练。“虽然很累,但是只要孩子们有梦,我愿意全力以赴和孩子们一起追逐奋斗。”
坚守讲台,呵护成长幼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黄联琼25年执教生涯中始终践行的准则。在她眼中,每个学生都是待育的幼苗,无关成绩与家境,都该被平等呵护。为让乡村孩子爱上课堂,她摒弃“填鸭式”教学,把生活搬进课堂。讲数学时带学生测农田行距,用鲜活场景让知识“落地”。每节课前,她反复打磨环节,模拟学生疑问,只为40分钟高效又生动。
对后进生,黄联琼更是倾注了无限耐心。“不能有不及格的学生”是她的执教理念。每天放学后,她办公室的灯总会为这些学生亮起,一道数学题讲解三五遍,一个知识点反复练习十几次,直到学生领悟。
“我喜欢黄老师,因为她教我数学知识,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一年级学生刘航业高兴地说。
这份坚持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她所教班级成绩在钦北区始终名列前茅,近年来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项。
浸润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除了教学与科技辅导,担任全镇少先队总辅导员的黄联琼,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创新开展特色育人活动。她坚持“每逢佳节必有活动”的理念,将民俗体验、文化传承融入校园生活。元宵节,组织灯笼制作展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三月三”,开展制作绣球、跳竹竿舞等民俗活动,增进民族团结;端午节,举办包粽子、制香囊活动,传递邻里温情;中秋节,组织做花灯、写诗词,传承文化经典;重阳节,开展敬老慰问,弘扬传统美德。
每年,她还策划科学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舞台。她指导的节目《夸夸我的大钦州》广受好评,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展现出优秀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25载春秋流转,黄联琼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热忱。每天早早踏入校园,晨光里伏案备课,课间时俯身辅导,放学后上门家访。“只要站上讲台,我就做孩子的‘点灯人’。”她始终相信,教育的本质,是心与心的共鸣。当师者的责任与家庭的信任彼此呼应,再贫瘠的土地,也能绽放希望之花。如今,她播下的教育种子,已在大垌镇的沃土上长成大树,正为中国竞彩网孩子照亮通往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