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六载春秋,她将根深深扎进特殊教育的土壤。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日复一日地守护;不慕桃李满天下的美誉,唯愿点亮每一个特殊生命的微光。她以师者父母心,温暖“折翼天使”的世界,用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最朴素也最坚定的理想:让每一朵独特的花,都能在爱的阳光下,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从业以来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钦州市优秀教师”“感动钦州人物”等荣誉称号,而荣誉背后,是一张张逐渐绽开的笑脸,是一位位家长眼中沉甸甸的信任——这一切,皆是她坚守路上最珍贵的勋章。
以初心,坚守一份事业
“从小就想做一名教师,不求桃李遍天下,只愿满园皆芬芳。”这句朴实的话语,早早定调了苏朝玲的人生。在报考志愿表上填下“特殊教育”四字的时候,她从此便与这份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1999年9月,她怀揣梦想走进钦南区特殊教育学校,但眼前的现实却让她心头一紧:校舍简陋,设施陈旧,与理想相去甚远。身边还不乏质疑之声:“好好的姑娘,何必教这些孩子?”她却说:“特殊教育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这些孩子更需要光和热。”这句话,支撑她走过二十六个寒暑。她把最浪漫的青春,化作滋润特殊幼苗的甘泉。
唯有自强,才能托举孩子的未来。苏朝玲认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血脉相通,普通教育的成果应为特教所用。她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不断精进专业。她认真备课、研究教法,更用心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在教材与学生间找到契合点,让每一节课都实效而温暖。为帮孩子感受发音,她一次次将他们的手贴在自己唇边、颈侧,体会气流与振动,常常一堂课下来,嗓音沙哑,咽喉肿痛。面对高年级聋生,她以笔为桥,用一封封信叩开心门,陪伴他们度过迷茫的青春,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她始终坚信:“教育需要好老师,特殊教育尤其需要!”
用爱心,守护一群孩子
在特殊教育学校,爱不是口号,是刻进生命的接纳与理解。“特教老师最需要的,是心底那份无条件的包容。”一个傍晚,刚到家端上饭碗的她接到电话:学生摔断了腿。她扔下碗冲回学校,火速地将孩子送到医院。孩子家在外地,她垫付医药费,全程陪护检查、清创、缝合……直到深夜家长赶来,她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一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是她无声的担当。
苏朝玲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沓纸条,那是她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一次夜巡,两名聋生激烈冲突,浑身伤痕。拉开后,一孩子在纸上愤然写道:“我就想打架,我不想活了!”她心如刀割,耐心笔谈,才知道孩子因家庭变故自觉被弃。她写下一句:“把我当姐姐吧,有委屈跟我说。”孩子信任的点头,让她倍感欣慰。此后,她用持续的耐心与关爱融化坚冰,帮助孩子走出阴霾,最终顺利融入社会。
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常去宿舍帮忙整理衣被;学生生病,她亲自带去看病拿药;孩子缺生活用品,她悄悄掏钱买上;冬天宿舍冷,她把自己家的被子抱来给孩子垫床……这些琐碎日常,汇成温暖的河流,让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学校找到家的依靠。如今,看着曾经的学生有的步入高校深造,有的在社会自食其力,成为乐观向上的劳动者,便是她最好的回报。
以匠心,办好一所学校
从教师到校长,苏朝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建校初期只有十几个学生,为让中国竞彩网特殊孩子有学可上,她利用暑假跑遍钦南、钦北的乡镇村落,挨家挨户作动员。一次走访归途,摩托车坠入农田,她浑身泥泞,小腿被排气管烫出大片水泡,却只休息几天又继续投入工作。支撑她的,始终是那个朴素信念:多招一个孩子,就多点亮一个家庭的希望!
随着特需学生类别增多、残疾程度加重,学校和教师面临更大挑战。担任管理职务的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参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带领全体教师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她凝练办学理念,制定《钦南特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练就生活能力,铸造健全人格,融入主流社会,创造生命价值”的办学目标,亲手设计校徽、校训、校旗,为校歌《让我的爱温暖你》填词。立足师生发展,她不断探索特教新路,助力学生多元成长,形成鲜明办学特色。
她构建科学的“乐融课程体系”,编制《钦南特校课程体系》,融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兼顾学业与品德、潜能发展与缺陷补偿,开设康复、优能、职业等课程,一切围绕学生未来融入社会所需,让他们在感知与实践中学习成长。
教师是学校的脊梁。她以“五关注”(常态课、青年教师成长、校本教研、继续教育、特色课程)为抓手,推动课程在实践中完善,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在她带领下,学校教研成果丰硕:教师在市级基本功大赛中获奖15人次,在自治区级技能与赛课中获奖16人次。
学校两次搬迁,校园从2亩扩展到23亩,学生从10余人增至301人。从破旧窄小的校舍到优美崭新的校园,苏朝玲亲历并引领了钦南特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蜕变。这里已成为特殊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园。学校获钦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结题自治区级课题2项,成为市、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获评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办学案例入选2024年全区基础教育现场会交流汇编。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区文艺体育比赛中屡获佳绩,办学声誉日益扩大。
二十六载春秋,青丝渐染白霜。苏朝玲以柔弱之肩,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希望之空;以赤子之心,在特教园地默默耕耘,让生命之花绽放芬芳。从“感动钦州”人物到“全国特教园丁”,从广西电视台的分享到教育家精神的宣讲,她的故事感动并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她身上,我们看见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如炬,更看见一名特教教师以爱为犁、以心为灯,照亮特殊生命前行之路的崇高力量。这力量无声,却震撼心灵;平凡,却温暖人间。(孙培春 黎 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