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小就有军人梦,虽然没能穿上军装,但现在能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服务,也算圆了儿时的梦。”在浦北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廉文炎心中,投身双拥工作的初心质朴而坚定。
自2019年4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他始终秉持“抓经济不忘强国防、谋发展不忘兴武装”的担当,深耕拥军优属、退役军人服务、移交安置等工作,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将“军民鱼水情”的种子播撒在浦北的每一寸土地上,成为当地双拥工作的“排头兵”。
情系“后院”暖兵心:把军属当亲人,织密保障“幸福网”
“我们来看您啦,最近日子过得还好吧!”有一年,车开不进小路,廉文炎便提着慰问品走了3里山路。到军属家中时,裤脚沾满泥点。
这样的场景,是廉文炎多年工作的一个缩影。“后方暖心,前方才能放心。”这是廉文炎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践行双拥工作的核心准则。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点,他总会提前谋划走访慰问活动,让军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廉文炎的公文包一直装着两样东西——记满军属需求的笔记本,叠得整齐的慰问登记表。六年里,他带队走遍浦北县17个镇(街道),累计开展“情系边海防”专项慰问7场,走访边海防官兵家属223户;组织入户慰问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16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超80万元;为8900余户现役军人家属送去春节拥军优属慰问品,总价值达195万余元。
“优抚对象看病要跑三四个部门报销,半年都得不到经费补偿。”2023年底,廉文炎在走访中得知一位老人报销难的问题后,立刻牵头成立专项小组。他连续一个月泡在卫健局、医保局、医院,协调系统对接、流程简化,熬夜修改结算方案。
“现在看病是越来越便利啦!”2024年,浦北在全区率先实现24家定点医院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电子化结算,因战残疾六级退役军人卢祖群握着他的手说感动地说。那一刻,廉文炎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此外,他还整合各级帮扶资金70余万元,帮助500多人次困难退役军人解决生活难题;妥善完成6名随军家属定岗安置,让军人“后院”无牵挂;协调落实13名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在优质学位分配、就近入学等方面给予倾斜,用实打实的举措守护军人“后代”成长。
破解“后路”忧心事:为退役军人搭台,铺就就业“成长路”
“我还能圆一个教师梦吗?”“能!”退役军人小黎想当老师但缺教师资格证,廉文炎想起“兵教师”政策,主动帮他联系自治区军培中心对接培训,还时常鼓励他:“你在部队能吃苦,备考肯定没问题!”2025年8月,小黎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兵教师”。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仅要靠情感关怀,更要靠实实在在的就业创业支持。”廉文炎深知解决好退役军人“后路”问题,是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他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服务”,为退役军人打造全链条就业创业保障体系。
在退役军人返乡报到环节,他推出“10+N”精准服务模式,将户籍办理、社保转接、优待证申领等10项基础服务与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N”项个性化服务集成,实现“一次申请、一网通办”,让退役军人“回家即享服务”。
为了让退役士兵“选岗不慌、就业不愁”,他反复对接国企、编办、教育、人社等部门,搭建起“三渠道安置平台”,按1:1.7的比例提供岗位选择,打破了“安置难、岗位差”的困境。
为提升退役军人就业竞争力,廉文炎探索“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岗位就业”教培新模式,依托专业机构开展消防、船员水手等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即就业”;创新“兵教师”招聘机制,参照特岗计划实行“3年内持证即可入编”政策,累计为退役军人提供中小学教师岗位31个,帮助多名退役军人实现“从军营到讲台”的转型。
在创业扶持方面,他牵头打造“政府+金融机构+退役军人+创业发展”合作模式,推出“拥军贷”和“拥军优属”银行卡,累计指导退役军人申请国家创业担保贷款390多万元。截至目前,已有916名退役军人在他的帮扶下创办市场主体1088户,带动3000余人就业,让退役军人从“被服务者”变身“乡村振兴参与者”。
厚植国防“家国情”:打造双拥“文化圈”,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国防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要让它融入全民血脉,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廉文炎始终将国防教育和双拥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多样化活动让爱国拥军情怀在浦北落地生根。
在校园里,他推动浦北县人武部与浦北县第八小学共建“少年军校”,开设军事训练、国防讲座等特色课程;支持浦北四中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每年组织2000余名青少年参与“强国复兴有我”实践活动。2025年3月,他邀请老兵走进县人武部及4所中小学,用亲身经历讲述革命故事,为5000余名役前训练官兵和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在全社会层面,廉文炎创新双拥文化传播载体。仅用一个月时间,在县城浦越路打造出一条“双拥文化街”——利用步道、灯杆、文化墙等基础设施,通过双拥主题灯杆、雕塑、展板等形式,将国防知识、双拥政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目前,双拥文化街内45家商户主动亮明“拥军标识”,在餐饮、零售、医药等领域为军人军属及优抚对象提供专属优惠。
他还牵头组建“拥军联盟·爱心商家”队伍,整合县域医院、药房、银行、超市等十大行业131家商户,惠及全县1.4万名优抚对象;推动成立“浦北县爱国拥军促进会”,在全区率先搭建社会化双拥工作平台。
每当有浦北籍军人立功,廉文炎总会组织“锣鼓送喜报”活动,让荣誉“热热闹闹到家”。2025年春节前夕,他带着两份三等功喜报,分别走进现役军人吴俊有、吕明辉家中。这场跨越千里的“荣誉快递”,不仅让军属备感荣光,更在全县掀起了“崇尚军人、关爱军属”的热潮。
军地协同聚合力:共绘振兴“同心圆”,让双拥之花常开常艳
双拥工作不是“独角戏”,而是军地协同的“大合唱”。廉文炎始终注重推动军地双向互动,构建“部队提需求、地方抓落实,地方有困难、军队挺在前”的良性机制。
在乡村振兴一线,他积极对接驻浦部队,推动部队资源向帮扶村倾斜。2023年,浦北县人武部为大成镇罗城村安装路灯36盏、疏通修复1.2公里水利工程,解决村民农田灌溉难题;同时搭建村委顶楼铁皮棚、修缮篮球场,完善基础设施。五年来,驻浦部队累计筹集资金50余万元,助力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在防汛救灾、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部队官兵出动1000余人次,抢救群众生命财产价值超500万元,用行动诠释“军民一家亲”。
为推动军地共建常态化,廉文炎推动浦北县连续六年制定《军地互办实事责任清单》,累计推进战备设施建设、民生项目帮扶等共建项目159个;建立双拥工作“双向表彰”制度,对军地共建中表现突出的48个单位、37名个人进行联合表彰,进一步凝聚了军地共建合力。
“对我们而言,双拥工作就是日常要抓的本职活。用心服务好战士、军烈属和老兵,把他们的需求落到实处,这份工作的光荣感才够实在。”廉文炎说。
六年如一日,他以“贴心人”的温度、“执行者”的力度、“联络员”的广度,在浦北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答卷。未来,他将继续带着对军人的崇敬、对事业的热爱,精耕细作、久久为功,为筑牢强军基石、共绘军民同心圆贡献中国竞彩网力量。(记者 赖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