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奖学金,是村里对孩子成长进步最大的肯定!”在灵山县平南镇各村相继举行的优秀学子座谈会上,接过村集体经济出资的奖学金,家长们的脸上写满自豪。这一幕,正是该镇以教育激励为抓手,撬动全镇移风易俗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生动缩影。
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近年来,平南镇积极将培育文明新风尚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
教育筑基,涵养崇学尚德新气象
平南镇深谙“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各村集体经济设立专项奖学金,对考入县重点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优秀学子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这不仅是对寒窗苦读的嘉许,更是向全镇传递“重教尚学”的鲜明导向。
奖学金的发放,尤其注重引导家庭摒弃陈旧观念,激励所有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以前觉得女孩读书差不多就行,现在村里这么重视,奖学金男女一样拿,咱也得把闺女培养成才!”桂南社区奖学金颁发现场,一位张姓家长在座谈会上感慨道。
教育激励如同投入乡间的一颗石子,激起了万千家庭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教育、崇尚知识的涟漪。
破立并举,革除婚丧嫁娶旧陋习
以“一约四会”为制度基石,平南镇各村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攀比等陈规陋习“亮剑”。村规民约中明确限定宴席规模、彩礼标准和礼金上限,红白理事会成员化身“文明劝导员”,走家串户宣传新规、监督执行。
该镇依托遍布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各村常态化开展“微宣讲”、家风故事分享会,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理念春风化雨般送入百姓心田。
此外,各村推出“文明积分超市”治理模式,将移风易俗细化为可量化指标,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简办红白事、子女考入重点学校等行为获取积分,凭积分卡在村委超市兑换粮油、文具等生活物资。
制度约束、文化浸润、奖品激励,让文明节俭蔚然成风。
文化浸润,焕发乡村文明新活力
平南镇深挖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的当代价值,赋予其文明新内涵。
每年的重阳节,塘肚村里温情满满,村集体出资购置粮油鲜肉,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送去暖心慰问,弘扬孝老爱亲美德;春节则化身全民健身盛会,篮球赛、拔河、象棋比赛轮番登场,欢声笑语中凝聚乡情。桂南社区巧妙利用妇女节、中秋节等节点,精心组织主题文艺晚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等形式,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让文明新风在载歌载舞中深入人心。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坚实阵地。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平南镇移风易俗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生动实践,始终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坚强引领与统筹谋划。
该镇党委将移风易俗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乡村振兴整体布局,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各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将文明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如今,行走在平南镇,尊师重教、崇德向善的氛围日益浓厚,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展。这深刻印证,唯有以民为本兴教育、以文铸魂树新风、以制度固本强治理,方能涵养出既富口袋、更富脑袋,既保有乡土韵味、更洋溢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记者 李鹏钧 通讯员 高伟月 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