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浦北县三合镇以清廉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规范基层治理,激活内生动力、锻造清廉力量,让清廉效益和经济效益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
织密制度“防护网”,打造产业发展“阳光土壤”
该镇积极探索推广“清单制”,通过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不应由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指导清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减负措施清单、村(社区)事物微权力清单”五项清单,明确村级权力、服务和管理事项,确保村务“照单操作、按单履职”。紧盯村集体经济项目、农村“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督促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阳光村务”等工作制度,推动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群众交上清清白白的“产业发展账”。
注入清廉“催化剂”,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该镇充分发挥“镇+站+村”三级联动机制,紧盯涉农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底数内容开展专项监督107次,纠治资金管理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39个,立行立改39个。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常态化做好涉企服务,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大红柑、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千亩大红柑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群众种植大红柑面积近万亩,解决158人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建成大棚蔬菜基地3个,温室大棚200余个,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近1000亩,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上,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4万元,带动200多人就业。
育强振兴“主力军”,锻造清正有为“头雁队伍”
该镇强化党风廉政教育,组织镇村干部赴廉政教育基地、先进村观摩学习5次,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和“不能腐、不想腐”的决心,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挖掘本地文化底蕴、家风家训,打造梅麓、老周麓廉洁文化宣传阵地,同时将清风墙、廉政书屋、廉政广角等“廉文化”融入9个行政村,营造浓厚清廉文化。还制定《三合镇各行政村“一岗双责”工作制度》,明确抓好“关键少数”,压实主体责任,聚焦产业振兴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民生惠民项目等重点领域,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研讨会,为产业振兴注入“廉动力”。(记者 唐云建 通讯员 施文文 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