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钦北区青塘镇以党建引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实行“2+2+2+2”(两支队伍、两个回访、两张清单、两种机制)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青塘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青华村委杨卫村以此为引擎,创新推行“双议双领、双评双监督、双促双融、双培双带”的新模式工作法,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枢纽,将治理机制深度融入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宣传引导、文化教育四大领域,实现传统乡村向文明新村的精彩蜕变。
整治环境卫生,双议双领擦亮文明底色
“凉亭卫生我包了!杨卫村是咱共同的家!”菠萝树下议事角传来一阵呼声,村民们正以践行“双议双领”机制的实际行动来积极参与杨卫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杨卫村通过“群众提议+支部决议”明确方向、“党员领岗+群众领责”落实行动,于2025年初通过议事角商定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并建立积分超市将垃圾分类、公共清扫等行为量化积分兑换物品,让村中“脏乱差”的场地变身休憩空间。与此同时,污水沟治理中党员带头清理淤泥,村民主动挥铲协作配合铺设管网。
随着小河沟重现清澈,村民利老伯感慨:“污水纠纷引发的争吵声少了,环境清爽了,人心也顺了,连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多了几分和气!”“双议”聚民智,“双领”促共治,在环境攻坚中拧紧文明绳结。
强化宣传引导,双评双监督调和文明色彩
“要让村民真正意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得益者是谁,要在平时的点滴工作中就让村民参与进来!”村支书利东柏坚定地说道。杨卫村结合本村实际创新实行“双评双监督”,通过组织群众评议宣传内容实用性、评议文明宣讲团表现,实现宣传效能“双评”。截至8月,杨卫村乡风文明宣讲团用乡音讲透整洁之利,累计开展“门前轻聊”80余次。通过村民监督文化墙内容是否贴合本村实际、监督本村乡风文明建设微信群信息发布质量,实现监督效能“双监督”。
自乡风文明建设以来,村民线上线下监督100余次。线上+线下的双向评议、全民监督,让杨卫村的宣传氛围和文明理念更加浓厚、更接地气、更入脑入心。
升级基础设施,双促双融夯实文明筋骨
杨卫村的道路硬化工程成为检验“双促双融”机制的试金石,“两促”一是通过每日公示工程进度,让“旁观者”变“参与者”,实现促村民观念转型;二是通过村民监督小队20人轮值巡查确保工程质量优化,实现促效能提升。“两融”一为项目方技术指导与村民劳力投入相融合,实现融多元力量;二为村庄道路绿化方案充分吸纳“树下商谈”群众建议,累计开展“树下商谈”10余次,实现融民心所向。当太阳能路灯照亮平整水泥路、村民告别“晴天土、雨天泥”时,“各扫门前雪”的旧观念已被“共护康庄道”的新风尚取代。促融并举的机制创新,让基础设施升级编织起凝聚民心的文明纽带。
浸润文化教育,双培双带铺展文明画卷
杨卫村以“双培双带”不断激活文化的育人功能。一培文化志愿者,选拔出热爱文艺表演的村民等10人组建“爱我杨卫”文明乡风文艺队;二培环保先锋队,青华村农家书屋“绿色课堂”培养青少年环保宣讲员10名。一带活动创新,文艺志愿者通过带领村民创编《垃圾分类山歌》《移风易俗快板》;二带习惯养成,环保先锋队带动家庭践行“零废弃红白宴”。截至今年8月,杨卫村结合春节、“三月三”和端午节等特色节日开展文化活动8场次。“双培”厚植人才沃土,“双带”激发乘数效应,潜移默化将文明理念植入村民心中,让文明乡风在文化浸润中枝繁叶茂。
菠萝树下“双议”定公约、到污水沟畔“双领”齐攻坚、到道路建设“双促融”汇民力、再到文化阵地“双培带”育新风,“双议双领、双评双监督、双促双融、双培双带”机制为杨卫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注入更鲜活的动力。如今走进杨卫村,积分超市里的忙碌身影、文化墙前的驻足学习、生态道路上的欢声笑语,无不诉说着机制创新加持带来的美丽蝶变。这根由制度创新编织的文明绳索,正牵引着杨卫村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奋力前行!(李小寒 徐晓清 米春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