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北部湾畔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钦州港是中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
钦州一江两岸步道。张晓冬 摄
改革开放前沿,文明之花开遍。钦州市通过倡导推进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等系列举措,积极打造平陆运河沿线乡风文明示范带,进一步促进钦州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近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钦州,感受海滨之城的文明脉动。
移风易俗 绘就乡村新风貌
在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的九梅麓自然村,村民徐彦玲手握着海笠,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前过‘岭头节’,我总是忧心忡忡,一次就得花费七千多元。现在可好了,一千元就能过个愉快的节日,真是轻松又自在。”她感慨地说。
“岭头节”,这个当地象征丰收的民族节日,曾一度因攀比之风而变得沉重。在2020年,九梅麓村发布了《中国竞彩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节俭举办“岭头节”的倡议》,明确了红白事规模、菜品选择、礼金数额、举办天数以及用车数量等。
这一举措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宴席变得简约而不失温馨,人情负担大大减轻,彩礼金额也回归到了合理的范围。村民庞愈坤高兴地说:“今年的‘岭头节’,我们家只办了两桌,就是自家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聊聊天,享受亲情的温暖,感觉特别惬意。”
如今,九梅麓村结婚彩礼从原先的八万元降至三万元,人情礼金从五百元降到了一百元左右,红白事及“岭头节”等活动户均节省开支15000元,极大地缓解了村民的经济压力。
清湖村的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翁职斌表示:“九梅麓的村民们早就对大操大办感到厌倦,大家都非常支持这一倡议。”
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文明清风 齐商共守”移风易俗座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供图
浦北县以此为契机,指导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修订或完善村规民约,并在全县274个行政村广泛推广。2021年,这一创新实践入选广西“乡风文明建设十大经典案例”,成为自治区“十佳村规民约”。
除了制度层面的创新,钦州还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新方式。浦北县打造了“尊德守礼”等品牌项目,灵山县组织了“荔园讲堂”“绘美荔乡”等公益活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也以更加贴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乡风文明的理念。
文明实践 将文明撒向山海之间
走进钦州灵山县三海街道双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您‘码’上说,我马上办”便民网络平台吸引了记者注意。社区党委书记陈祖婵说,群众只要有心愿,在平台上点单,志愿者就会想方设法提供服务。“今年台风‘摩羯’来袭之前,一位居民求助看望独居的年迈父亲,消除安全隐患,志愿者很快就上门,老人也因此没有受到台风影响。”
双鹤社区常住人口达7万余人,庞大的社区人口需要强大的志愿服务支撑。
“我们社区志愿服务者,从一个发展到现在有一千九百多人。”65岁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大队长邓秀忠大姐一脸自豪。
今年,双鹤社区精心开展义诊、普法宣传、卫生清洁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10余场次,37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有效增强社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钦州市灵山县三海街道双鹤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供图
“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双鹤社区通过设置“时间银行”,鼓励社区志愿者为辖区有服务需求的人提供邻里关照、外出代办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满1小时记积2分。积分不仅可以用于兑换生活物品,还可以在高龄时换取志愿服务。目前社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多小时,服务社区群众两万余人次。2018年,双鹤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023年,广西启动实施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示范项目建设,钦州市重点围绕阵地打造、队伍建设、项目培育等方面,对列入全区示范项目的1个中心、5个所、63个站进行实地指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宣传宣讲、家风家教宣讲、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5万多场次。
钦州市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运河向海文明先行”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灵山县专场)现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供图
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穿过钦州市灵山县及钦州城区,随着运河建设顺利推进,钦州持续开展“运河向海 文明先行”主题系列活动。围绕城区运河桥梁提级改造保通保畅工作,组织800多名志愿者配合做好交通引导劝导服务,保障了保通桥来往车辆有序、畅通。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像一粒种子,将文明播撒,润物无声地绘就着钦州城乡生活“美景”。
挖掘传统文化 传承好家风
“读书乐 为善最乐;创业难 守成尤难”,在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全国文明村”大芦村的一栋古宅里,传出抑扬顿挫的粤语朗读声,志愿者华文仿正在开展“荔知音”文明实践活动,向村民和游客阐释大芦村传统家风楹联文化内涵。
“大芦村保留有明清时代三百多副对联,其中很多是家风家教的内容,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加深大家对楹联的理解,传承好的家风。”退休教师华文仿常年奔走在灵山各乡镇讲学,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中延续、弘扬。
大芦村楹联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中倡导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移风易俗楹联,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劳氏的后辈。“每年春节前,我们都会重新书写祖辈留下的楹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逐渐摒弃铺张浪费、邻里纠纷等不良之风,形成文明和谐的新风气。”大芦村村支书劳忠健说。
大芦村组织学生开展古楹联文化研学教育活动,讲解古楹联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供图
当地小学专门开设楹联文化课,教授孩子们写楹联、诵楹联、演楹联,开展家风家训、齐家修身、报国劝勉等内容的研学活动,把传统家风文化的精髓根植于青少年之中。
在钦州,重教奖学氛围浓郁。走进灵山县旧州镇赖家“奖学楼”,记者见到,这里配备有文体活动室、教室、会议室等场所。赖家“奖学楼”是灵山县第一栋“奖学楼”,每年寒暑假,都会开展免费的假期培训班,邀请已经上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为弟弟妹妹辅导。
“除了文化课,我们还专门开设了思想政治课,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风传承。学习好,思想也要好,才能为祖国为家乡做出贡献。”赖家奖学委员会副会长赖高英特别强调。
面对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形势和新要求,钦州焕新文明实践方式,通过品牌项目、网络推文、文明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移风易俗宣传推送。文明实践刷新焦点,聚焦服务特殊群体,以抓好灵山县文明实践关爱服务“一老一小一残”试点工作为契机,以点带面,培育打造乡风文明品牌项目,提升品牌影响力。文明新画卷,正在北部湾畔徐徐铺展。(采访报道组:梁海燕 王国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