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修建农耕便道。记者 李鹏钧 通讯员 黄振武 摄
(记者 李鹏钧 通讯员 黄振武)“修了这条农耕便道后,现代化的农业机器可以直达田里进行耕作收割了,彻底改变了这片农田几十年来只能靠人工耕作收割的历史,我们总算盼来这天了。”近日,灵山县太平镇六谭村老党员黄存康激动地说。
据了解,六谭村奀三队有一片永久基本农田位于村级公路主干道旁,约50亩,涉及群众70多户300多人,其中有8户脱贫户(监测户)。农田与公路被一条山涧溪流阻隔,属于高坡临路地带,虽然两边直线距离只有30多米,但地势落差达到10多米,导致几十年来这片农田只能靠人工耕种,就算小型农耕机器也要先拆分后,扛到田间地里再重新组装,更别说大型农业机器了,严重影响了群众农业生产的便利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六谭村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该情况后,通过入户走访,广泛征求党员、村民小组组长、群众代表的意见后,采取“群众自筹+后盾单位支持”的模式,先期修筑一条能够直通收割机和农耕机到田里的农耕便道,以解决当前晚稻收割紧迫的难题。修筑该农耕便道费用预计12000元左右,包括安装涵管和砂石泥土的填埋,群众自筹后还有一定的资金缺口。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后盾帮扶单位灵山县疾控中心和灵山县市场监管局太平市场监管所合计筹集了6000元的资金给予支持,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今,该农耕便道已经投入正常使用,大型农业收割机可以正常通过,直达稻田开展晚稻收割作业,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热情,促进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