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入党誓词 记者 黄福兴 摄
平安,是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守一方平安,是红阳派出所对群众殷切期盼最坚定的回应。近年来,市公安局红阳派出所始终把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全力推进社会治理机制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以派出所的小平安累积钦北的大平安,辖区社会治安逐年好转,发案持续下降,连续5年无群体性案事件、无非访案事件发生,群众满意度领跑全区。
共守平安,人人都是巡防员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为此,红阳派出所创建发展了一支“广场舞大妈义务巡防队”,由热衷跳广场舞、关心街坊邻居生活,善于调解邻里矛盾的退休大妈们组成,目前已有队员20人,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广场舞大妈义务巡防队”每5人一班,4班倒每天配合派出所在白水塘社区范围内开展巡逻防控工作。队伍的创建,不仅满足了大妈们锻炼身体的需求,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辖区的治安状况也有明显好转,居民们有什么烦心事、疑难问题都爱找大妈们“吐槽”,大妈们分类汇总反映给社区民警,许多小矛盾小纠纷都因此得到及时化解,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2018年6月23日傍晚,大妈们像往常一样巡逻至白水塘社区新盛市场时,几名群众迎上来反映情况说市场的烧烤摊每晚营业至凌晨,食客猜码划拳声太大,严重影响居民休息。了解情况后,巡防队长黄大姐立即向社区民警反映,并主动要求与民警一起处理,当晚23时许通过与摊主和食客们的沟通,噪音扰民的问题得到解决。
红阳派出所社区民警利用微信与各小区物管、行业场所保安、综治志愿者等力量共同组建“群防群治”微信群,创新形成“综治志愿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社区派出所”三级联动新模式,及时收集各社区的治安情况,确保民警第一时间能了解社情民意。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民警就能迅速组织相应人员赶赴现场及时处置,通过这种便捷高效、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方式,辖区民警已经成为居民心中的“知心人”,微信群从最初建立时的1个工作群已发展到现在的9个社区工作群,群众对社区民警知晓率超过95%,得到社区群众认可。
智慧警务,让群众更满意
在市公安局、钦北分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红阳派出所把建设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平安校园、平安场所等平安小单位创建活动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起来,把科技管理应用到社区管理体系中,提升了社区治理智能化管理水平。红阳派出所通过把辖区内的吸毒人员、在逃人员、非正常上访等重点人员录入数据库,应用视频监控巡查、天网抓拍等手段实时掌控重点人员动态信息、活动轨迹,成效十分显著。2018年至今,通过自动比对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13人,有效提降低了发案率、提高了破案率,让违法犯罪人员无处藏身。
2017年初,该所辖区的“松江·宁越花园”成为中国竞彩网:创建智慧安防平安小区首个试点,在小区建成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人员信息库等多个应用系统平台,并安装66个监控摄像头连接公安网系统,使整个小区的人员进出通道、车位、消防通道等区域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卡过留痕”。同时,该所指导小区内10个商铺、500户住户及出租屋安装智能安防摄像头,户主可将报警视频通过平台发送至小区保安及辖区派出所,实现快速报警功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小区盗窃案大幅下降,入室盗窃案、商铺盗窃案“零”发生,真正成为全市首个警民共建天网智能平安小区,这一模式得到自治区综治办2017年建设平安广西活动表彰大会的推广。
多元调解,矛盾萌芽化解
矛盾不上交,关键在于矛盾化解早。红阳派出所坚持排查矛盾纠纷常态化,做到滚动式、地毯式摸排,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联合社区、司法、综治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开展化解工作,有效保障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以上。为使多元调解机制有效发挥,及时排查和化解基层矛盾,红阳派出所联合街道办、司法、综治等部门在白水塘居委会专设立了警务调解室,并成立调解专班,投入使用后成功化解矛盾50余起,切实将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不上交。
2018年12月28日,辖区某科技有限公司施工工地因打桩问题与周边居民发生口角冲突,周边居民因房屋安全问题抗议并阻挠施工。该所与社区干部、住建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宣讲法规政策、警示违法成本、实地测量边界等方式方法,历经3个小时的耐心劝说,终于将双方劝解。另外,为保证纠纷调解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该所在全市率先引进“律师进所”模式,根据每周案件情况,律师到派出所联调室值班,通过运用精通法律的专业优势,结合丰富的办案经历,给当事人公正合理合法的建议,共同协助调处涉法矛盾纠纷。2017—2018年内,共调协助解各类纠纷案件共196起,成功调解案件193起,成功调解率高达98%。
传递温暖,贴心服务群众
今年6月,红阳派出所收到一封台胞章先生寻亲的求助信,但因年代久远、信息缺失给寻人带来极大困难,但民警并未因困难止步,而是主动走访各社区、翻阅大量人员资料和族谱,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帮助相隔两岸69年从未谋面的姐弟圆了寻亲梦。
近年来,红阳派出所以“最多只跑一次”为目标,延伸社区民警工作警务触角,主动服务群众解决群众难题。去年以来,该所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上门办证16人,开设绿色通道加班办证85人,为73人送证上门。该所内还设自助照相,方便群众拍出满意的证件照,同时在人流密集的钦州湾广场设立全市首台24小时自助办理二代身份证机,方便群众随时办证,“贴心式”为民服务。
2017年起,红阳派出所党支部严格落实“双服务、双报到”制度,全体党员民警到北营社区党支部报到,开展服务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实现了与社区党组织的联建共建,期间帮扶困难党员群众16人,为8名困难群众完成“微心愿”。同时,红阳派出所坚持开展大走访,每天都有民警利用空闲时间到群众家中去走访,一方面民警“走下去”,另一方面把群众“请上来”,紧紧围绕安全防范、矛盾调处、案件办理、法治宣传、警务监督等核心内容开展走访座谈,有效加强了警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