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袋大米和洗衣液花了200多个积分,我攒了小半年呢!”近日,灵山县灵城街道中山社区党员志愿者王庆兆在“荔乡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时,言语间满是自豪。她手中的志愿服务记录卡上,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等活动的痕迹密密麻麻,每一笔都见证着她为社区付出的点点滴滴。
这是灵山县灵城街道以“小积分”撬动社区治理“大能量”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灵城街道直面社区治理中党员群众参与度不高、服务力量碎片化等痛点,创新打造“荔乡文明超市”志愿服务激励平台,通过“行为量化、积分兑换、正向激励”的闭环机制,让志愿服务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社区党员群众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投入社区事务,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为志愿服务注入全新活力。
7月16日,走进位于灵城街道中山社区新业态党群服务驿站内的“荔乡文明超市”,货架上整齐陈列着烧水壶、食用油、纸巾等生活用品,每样物品旁都标注着所需积分。
“我们为每位志愿者建立了电子档案和实体记录卡,扫码签到即可记录服务时长。根据志愿服务的难易程度,1小时可折算5—15个积分不等,积分能随时在文明超市兑换物资。”灵城街道中山社区党委书记区思薇介绍。超市实行“双轨制”管理,既保留纸质记录卡方便老年志愿者使用,又开发线上积分系统适配年轻群体,实现服务轨迹可追溯、积分累积可查询。
为让积分“活”起来,灵城街道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周末大扫除”,组织志愿者清理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持续推进“护学岗”行动,疏导交通以保障师生安全;设立“禁毒宣传角”,由志愿者为居民讲解毒品危害;组建“银发宣讲团”,用方言为居民讲解政策法规……今年以来,已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反诈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等主题,策划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6场,形成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积分兑单”的高效服务链条。
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因工作繁忙、参与志愿服务时间受限?不打紧,灵城街道特别推出“暖心服务包”。这些新就业群体凭借走街串巷、联通万家的职业优势,依托“码上说 马上办”接诉即办服务平台,在送餐送件间隙收集并反映街道安全隐患等治理问题,即可获得相应积分。
这一举措,成功吸引53名新业态从业者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化身“移动网格员”,累计上报城市管理问题78条,成为社区治理的一股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已有452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3200小时,完成微心愿127个,推动解决飞线充电、垃圾清运等民生问题189件。
“积分是激励更是责任。”灵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如森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展积分应用场景,探索积分与评先评优挂钩,让“小积分”成为衡量文明的“度量衡”,持续擦亮“荔乡志愿红”品牌,让“人人争当志愿者、处处可见志愿红”成为灵城最动人的风景线,让志愿服务的新活力持续涌动。(记者 李鹏钧 通讯员 谭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