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上手工黏土。 记者 陆 燕 实习生 邓淼凌 摄
(记者 陆 燕 实习生 邓淼凌)暑假如期而至,近日,共青团钦南区委员会精心组织的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活动不仅为在外求学的学子与家乡之间搭建了一座常态化的联系桥梁,更让他们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用青春的活力点燃心中的梦想。
7月16日上午,文峰街道三宣堂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里热闹非凡,彩泥在指尖揉、搓、捏、压,转眼间,一团团五颜六色的黏土就变成了憨态可掬的小动物、造型别致的小花朵。返乡大学生钟贺娟正和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上手工黏土课,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和创意的火花。
“看到孩子们眼睛里的光,就觉得特别值。”钟贺娟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主修教育专业。她告诉记者:“在学校了解到家乡社区办了暑期托管班,我就想回来搭把手,既能为社区这份公益事业助力,也能更好地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我觉得这非常有意义。”
洪欣玲也是返乡大学生中的一员,她主动投身社会实践,来到尖山街道综合服务岗实习,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从协助部门整理档案,到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服务,她在实践中熟悉基层工作的流程与细节,始终保持着认真学习的态度。谈及此次实践,洪欣玲表示:“作为大学生和共青团员,我有义务和责任参与返乡社会实践。希望能借此机会,切实感受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多到乡村去,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踏实学习技能,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为毕业后助力家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钦南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成为该区青年工作的亮丽名片,曾荣获2021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扬。据统计,今年,钦南区2025年暑假的“返家乡”活动吸引了104名大学生参与,岗位涵盖政务、公益、社区服务等领域,涉及23个区直单位、10个镇(街道)。六年来,该区累计提供超850个实习岗位,吸引1000余人报名,728名大学生投身实践。
“近年来,共青团钦南区委员会始终将‘返家乡’实践活动作为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对接岗位需求,为返乡青年大学生搭建了成长成才的优质平台。结合‘返家乡’实践活动,从禁毒教育、防溺水宣传到工业强区调研,让返乡青年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出绚丽的青春风采。”共青团钦南区委员会书记黄嘉淼介绍,“下一步,共青团钦南区委员会也将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为契机,为青年们搭建中国竞彩网活动平台,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